嫁女儿有哪些程序和讲究 嫁女请柬样板 更新时间:2024-03-26 16:57:25
在父母亲心中,女儿结婚是一件非常重大的喜事,而且结婚也是女儿人生中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父母亲基本都会花费很多的心思为女儿筹备结婚典礼。不过人们嫁女儿婚礼流程也是有很多的讲究的,而且当地还有很多的习俗要遵守,因此父母亲为孩子筹备婚礼的时候通常都会认真了解嫁女儿有哪些讲究,并且父母亲也会按照这些要求去做事。那么接下来,我们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嫁女儿有哪些程序和讲究吧!
一、嫁女儿有哪些程序和讲究
1、提亲。男方父母需亲自前往女方家,向女方父母提亲,以此表示儿子迎娶女方的诚意。女方同意后,双方父母可商定结婚细节,女方亦可表达某些特定的要求。
2、文定和举聘。双方确定结婚具体流程以后,男方需准备4个红包给女方,分别是:聘金、礼饼仪(送给女方亲友的喜糖喜饼)、六礼仪(开门仪、福肉仪、发包仪、冠仪、履仪、修容仪)、头甜尾甜(头甜指的是茶包,尾甜指的是豆浆饼干。女方只能收三份之一,三分之二归回男方,以示尊重,以示双方都甜)。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有些地方送聘金和三金。男方来举聘时,女方也是需要回聘的。回聘清单较长,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3、迎亲。新娘在结婚前一天晚上应住在娘家或者当地酒店,迎亲当天,新郎应在吉时抵达新娘所在地,迎娶新娘。前来迎亲的人,女方应一人准备一份红包。临走之前,新郎应给岳父岳母敬茶,并听取岳父岳母的祝福和建议。之后前往新郎家,新郎在快到家的时候提前打电话告诉父母,父母打开房门并回避,等新郎新娘进了房间,亲戚朋友才能出来。新娘需向公公婆婆敬茶。
4、回娘家。婚后第三天,新娘应和新郎回娘家拜访父母。新郎需准备礼物,表示正常来往。回娘家要求当天去当天回,这时,岳父岳母应给女婿回礼一个红包,还有其他物品,如皮带、钱包等寓意良好的礼物。同时,还应用红绸缎捆绑生菜、芹菜等蔬菜,寓意家丁兴旺。
二、嫁女请柬样板
1、标题
在婚宴结贴的封面要写上“请柬”或“请帖”字。但也有封面上不写“请帖”,而是改为双“喜”字的,如果这这种,那么在内页也要写上“请帖”或“请柬”二字,且字体要比正文字体大一些。
2、称呼
在书写被邀请人的称呼时,首先要定格写出被邀请人姓名字全称,之后再加上尊称,例如:xxx先生(小姐、女士);如果是邀请夫妇两人,则是:xxx先生及夫人、xxx女士及先生。之后在称呼后要加上冒号。
3、正文
具体时间:最好是农历和公历日期以及星期几都写上;
具体地点:xx街xx号xx酒店xx楼xx厅,这样便于亲友清楚的知道婚宴举行的地点;
婚礼风格:将婚礼告知宾客,便于宾客服装的搭配和穿戴;
新郎新娘的名字:便于宾客明确的知道参加的是谁的婚礼。
4、结尾
在结尾的时候要写上礼节性的问候语或是恭候语,这也体现新人的礼仪。例如:敬请光临、致以敬礼。
5、落款
在请帖的最后一定要注明邀请者的名字,如是新人邀请,则写新人的名字,最好是新娘新郎的名字一并写上;如是父母邀请,则写上父母的名字。另外发请帖的日期也一并写上。
三、嫁女儿女方家准备什么
1、 干果盒子。包括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用红色盒子装好让女儿女婿带走,象征早生贵子。也有用枣子和栗子的, “栗子”与“立子”谐音,寓意“早立子”即早生儿子的祝愿。
2、 一床蚕丝被。我的家乡生产桑蚕丝,女方的嫁妆中一定会有蚕丝被,“蚕”寓意长长久久,“丝”寓意两厢厮守,代表着父母对女儿婚姻的美好祝福;夫妻一辈子长相厮守,是父母对儿女美好的祝福。除此之外,女方回门的时候,母亲还会再准备一床小的蚕丝被,是送给未来小外孙、小外孙女的,也有催女儿女婿赶紧生孩子的意思。自从二胎开放后,有的人家也会准备送女儿女婿两床小蚕丝被。
3、手机。近几年,我们这儿流行回门时给女婿送一部手机,意在提醒女儿女婿以后经常跟父母联系,不要忘了家里的老父老母。
第二类,实用的
1、给女婿送一套新衣。新婚回门,女婿一般都会给丈人丈母娘送上厚礼,给女婿准备一套新衣服,算是回礼。
2、一些生活用品。送生活用品给女婿,是希望女婿以后能够帮女儿分担家务,时代不同了,做家务不再是女人的义务。
3、红包。给女婿一张大红包,既是彰显娘家的财力,也是希望婆家也能善待自己的女儿。
不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女儿女婿要回门前,丈人丈母娘还是先问问女婿那边有什么风俗更好。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嫁女儿有哪些程序和讲究的内容了,如果大家想要知道的话可以看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当然了,地区跟地区之间嫁女儿的程序和讲究也会有所差异,而且一般来说地区之间相距越远差异也就越大,因此小编介绍的嫁女儿的程序和讲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可以询问家里的长辈。
上一篇:雷地豫卦解事业 雷地豫卦考试 下一篇:73年属牛一生三大劫难
|
|
|
|
八字起名 | 龙年运势 | 八字姻缘 | 个人占星 |
|
|
|
|
一生财运 | 八字精批 | 八字合婚 | 星座占卜 |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由玉狐道传统文化网(www.yuhudao.com)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者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网络,系转载,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发邮件联系shenxingzhi@qq.com删除。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